滕刚作品探索的成功及不足
凌鼎年
我是最早关注滕刚微型小说创作的圈内人之一。自从1990年在汤泉池笔会认识滕刚后,我一直看好他的创作,把他视为微型小说文坛的未来之星。可惜他在九十年代初期下海后,就慢慢在微型小说文坛淡出了,到了1995年后,几乎再没写过新的微型小说。
滕刚在商海中沉浮着,有了全新的生活体验。每每聊及这些,都使我吃惊。因为都是我等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生活。我一直希望他能把这些全新的生活体验,全新的思考写出来。
进入二十一世纪,滕刚心中的文学情结再一次萌动,他终于又拿起了搁置了多年的笔,写出了《上下十一年》《新小小说》《货之家》等一批新作。多年的沉淀、积累,这一次回归,好似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一下子喷发了出来。更幸运的是《微型小说选刊》的郑允钦,以伯乐的慧眼,看到了滕刚作品的潜在价值,为他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表演平台。这后,滕刚的创作一发而不可收,进入了他创作的喷发期。
《个人履历表》中的1000篇作品,基本上是滕刚近两三年中的近作,可以说是代表了滕刚最新思考和最新的创作成绩。
滕刚的这些作品,我大多都已读过,这次又系统地读了一下,梳理了一下自己的读后感,有了新的认识。
如果要我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滕刚的微型小说创作,我认为是:另类思考、另类笔法,写别人不敢写的题材,以表达自己对历史、对人生、对现实、对爱情、对家庭、对道德等等的看法。
滕刚的作品首先在题材上异于常人,他的作品一大半以上涉及到情感、涉及到性。关于婚外情、第三者、通奸、嫖娼、妓女、乱伦等等虽然在中长篇中已司空见惯,但在微型小说中还极少有人大胆描写,至少没人批量触及,更没人敢用第一人称来写。这是滕刚的勇敢之处,突破之处。也正因为如此,滕刚的作品在题材上就让人耳目一新,让读者有一种陌生感、新鲜感,产生一种阅读的渴望。让同行惊叹:乖乖,原来微型小说也可写这些,可这样写。
第二,滕刚充分吸收、运用了夸张、荒诞、幻想、黑色幽默的手法,巧妙而熟练地把暗喻、借喻、反讽、类比、象征等等修辞手法穿插到作品中去。让人感觉他不但题材的与众不同,笔法也与众不同。给了读者一种全新的阅读刺激,全新的审美享受。
第三,滕刚的思考跳出了一般作家、普通读者的常规思绪,他常常有许多匪夷所思,角度独特的思考。不少作品引发读者问个为什么,引发读者掩卷三思,甚至因作品的多义性而引引发争议、争鸣。
滕刚的作品连题目也很怪僻。例如第一辑“个人履历表”,如果从未接触过微型小说的谁会想到这是小说题目。而“既往病史”,又有多少微型小说作家敢用这些病症的医学术语来为作品命题。换句话说,滕刚的作品从形式到内容,从表面到实质,都与目前大部分微型小说作家区别了开来,显示了其个性与探索性。
滕刚的作品最让人吃惊的是他的想象力,他的不少作品背景放在了海外,那情节,那细节都让人目瞪口呆,是一种超越常人的非常规性思维。
当然,他某些篇章的思考深度更是值得同行借鉴,这也是他引起评论家关注的重要原因。
在滕刚的作品中,我比较看重的有《姓名》《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仿佛》《往日的刑法》《预感》《无线之爱》《替身》《痕迹》《安祥》《货之家》《绝唱》《新微型小说》《触摸》《隐喻》《世外新闻》《克尔萨斯大学的掌声》《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预言》等等,我觉得有些作品有内涵,有底蕴,或者说故事后面有故事。
而第二辑中的《浣溪沙》《丑奴儿》《玉楼春》《蝶恋花》与第七辑中的《惊艳之一》到《惊艳之五》则接近故事与通俗文学作品,除了好读,有卖点,要挖掘微言大义恐怕会有些牵强。
作为滕刚的好友,我还要指出四点不足:
1、滕刚的这100篇微型小说中,有多篇已属短篇小说篇幅了。如《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健康状况》《何时何地受过何种处分》(第二种版本)《个人小结》《奔丧》《惊艳之五》《赤裸的马厩》《梦寐萦怀》《昨日再现》,少则近三千字,多则四千多字。尽管微型小说尚未完全成熟,探索是必要的,但文体规范也是要注意的。
2、在滕刚的“往事与词牌”系列中,滕刚选用词牌作为作品名,美则美矣,也颇有文化气息,但细读内容,总感缺少某种内在联系,未能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把那么隽永的词牌与艳遇、外遇、绯闻、丑闻捆绑在一起,反差似乎大了点,让人感到别是滋味。
3、不必讳言,滕刚作品反响如此强烈,其中不排除他较多地写到了婚外情,写到了性,这也是他作品褒贬不一的原因之一。按我的看法,如果那些刺激感官的描写是作品情节发展必不可少的,是塑造人物不可或缺的,那是无可非议的,但如果那些细节游离于主题,则有商榷的必要了。我也听到一些读者反应,认为滕刚作品中有几篇立意与格调都不是很高,可能会有负面影响,这也是滕刚以后落笔时需要警觉的。
滕刚是搞策划的,对市场熟悉,对读者市场有自己分析、研究,这是他优势之一。但过多依赖市场,总会自觉不自觉影响自己的创作主观能动性。滕刚的那篇《克尔萨斯大学的掌声》是篇堪可玩味的作品,如何赢得掌声与喝彩,既是个水平问题,也是个技巧问题,还有个审时度势的问题,以及心理与良知的问题。
4、无疑,滕刚是目前微型小说文坛最优秀最走红的作家之一。纵观他的作品,有深思熟虑的产物,也有灵光一闪的佳作,并且还有绞尽脑汁,硬逼自己写出的作品。甚至可以这样说,有那么几篇作品,到底要表达什么,作者自己也未必说得清,有些深邃的立意是评论家或读者给挖掘出来的,作者落笔时可能还未深刻到如些程度。以我看,这都是很正常的,若滕刚创作前,篇篇有微言大义,那干脆去作哲学家或从政吧。
曾接到过多位文友、读者来电,问我滕刚某一篇作品到底表述了一个什么意思或干脆直说没看懂。如此看来,滕刚的有些作品在探索的路上走得远了些,如果作品的内蕴要让读者像猜谜般去破译、释读,一定程度上会失去一部分读者。
也许,这有点苛求了,但对优秀的作家有高一点有要求,不仅仅是读者的期盼,也是文坛与时代的期盼。
滕刚的横空出世,迅速崛起,既是他自身努力创作的结果,也是刊物对他隆重推出的结果,或者说是读者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引领下的结果。滕刚的出现,对微型小说文坛来说,其意义不仅在于发现、肯定了一位与众不同的有极大创作潜力的微型小说作家,也预示着微型小说在是向成熟过程中新的探索的可能,也表明了读者对微型小说阅读中的新审美需求。滕刚的出现,犹如热油锅中爆冷栗子,其后续反响可能还会产生影响,总之,让微型小说文坛记住了滕刚与滕刚的作品,作为一种现象,已经在微型小说发展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痕。
当然,微型小说文坛出现一个滕刚或几个滕刚乃是幸事,但如果仿者蜂起,在短时期内出现了许许多多滕刚第二、滕刚第三,小滕刚、小小滕刚,那就未必是好事了。
微型小说文坛需要滕刚,但微型小说文坛不能光有滕刚。作为滕刚,他已达到了自己创作的一个高峰,但保持势头,长盛不衰就已很困难,要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就更困难了。衷心祝愿滕刚形成风格,破茧化蝶,写出更新更美,更受读者、编者、评者喜欢的作品来,并希望滕刚的题材拓展些,更多地关注一下当今的社会问题、现实问题,关注一下广大读者更有兴趣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诸如腐败问题,以及底层百姓、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等等,总之,更贴近现实,更贴近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