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可以互动走起来,另外我手里的一共有5个颜色,分别是白色、灰色、粉色、黑粉色和白紫色,我个人觉得最好看的是黑粉色。
也欢迎大家弹幕分享一下更喜欢哪个颜色。
讲真,我严重怀疑先驱7这波是偷了李宁的调色盘。
先驱7上脚体验分享
尺码选择上,我属于标准脚,日常EUR42.5或者EUR43。这双造极我穿UZIS 的ACE或者PRO袜子时都穿42,PRO袜子的包裹贴合更佳。PRO+的袜子会觉得鞋子整体包裹过紧,会有挤压感,需要更换43才合适。
所以建议标准脚和瘦脚的朋友按照日常尺码-0.5码或1码选择,宽脚的朋友+0.5码或者按日常尺码选择。
初上脚的包裹体验也是我选择把这双鞋拿出来做开箱抢首发的原因之一,EUR42码(相当于NIKE42.5,43)单只重量仅360g。这个重量控制还是非常不错的。
在包裹体验上,微宽脚、标准脚、瘦脚通过拉紧鞋带以及选择不同厚度的袜子都可以按照尺码选择提及的方式解决包裹贴合问题,而大宽脚也可以选择增加尺码来穿着。而且无论是哪种脚型,穿起来都非常的贴合,包裹感很舒适,在动态弯折和运动的时候也没有卡脚体验。
这是先驱7今年继TIME之后做的鞋面舒适度和鞋楦调整最好的一代。可以说是真正踏入了优秀实战鞋门槛的条件了。
其次,TIME3的重量偏沉在这双鞋上也得到了解决,360g不能再说它沉了吧?不过这款鞋采用了一体式袜套的设计,穿脱倒是没有不麻烦,因为开口比较大,但是脚背很高的朋友需要慎重,普通脚背偏高的朋友没有太大的问题。
对于低足弓,扁平足的朋友来说,这块拳掌RISE 2.0的中底材料在足弓区域做了大面积上翻,鞋垫也很薄,所以可能需要磨合。高足弓可以更换足弓支撑鞋垫。因为还没实战,静态和跑动并没有掉跟现象,实战动态情况不确定是否依旧能保持这样的表现。
先驱7开箱结构及配置解析
整双鞋的鞋面采用的尼龙透明网纱保证轻质透气,通过热贴和第一组动态飞线鞋带袢增加鞋面侧向鞋面支撑,用到了全掌内靴加后跟调整的三块大面积记忆海绵作为后跟锁定。
整双鞋的框架使用跟NIKE一贯的球鞋组合结构很相似。采用全掌RISE 2.0的高回弹中底框架作为大结构,同时大面积上方做出杯形形态增加鞋面的外侧支撑补强。硬度约为41度。
这里补充一句,过往先驱7系列用到RISE2.0的中底因为调校问题以及老板自己考虑的耐用性和支撑性问题,普遍脚感偏硬,甚至偏砖,这款造极一代的RISE 2.0脚感调整的很韧弹,不在板或者偏硬,是有明显脚感的。而且前掌的场地感非常的明显,也有上翘引导滚动感的结构。
中底的后掌区域用上了一块填腹的贯穿式RISE MAX提供缓震和回弹。
这里老板也是给了一块后掌RISE MAX的原材料板材,这块材料的厚度约为17MM,从肉眼看起来,跟鞋款后跟的填腹厚度差不多,他们说回弹率能达到77%,我们也用钢球跟这块材料做一个自然落地的弹球试验,看看实际的回弹率表现大概是多少,大家自行感受一下这样的回弹是否OK。
不过单从这块拆解的中底上的RISE MAX按压的手感上来说,韧性是要比原板材更高的,硬度约为44度,原板材的硬度约为31度,两者的硬度上确实还存在差距。具体的缓震表现等我们实战时候跟大家详细解答。
足弓区域内置了一块带有加强筋的尼龙玻纤片材料的足弓支撑板保证足底筋膜的健康和一定的力传导包括抗扭性能,而通过中底拆解件的外层配合鞋款足弓区域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块前掌的异型TPU来增加启动时候的推进和弹射性能,具体体验如何等实战测评再说。
最后就是外底了,厚度约为3.5mm的外底整体采用的是偏粗的人字纹在发力偏多的内侧,跖骨区域则是用沟壑更细密但是依旧纹路偏粗的人字纹配合圆形粗纹路做了独立的一个区域,外侧的纹路则是偏细的人字纹。不过整个外侧纹路以及前掌独立防侧翻延伸区域的没有太多纹路,具体抓地表现实战再说,先保持怀疑。
另外根据先驱7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下方描述,鞋款价格应该是239或者269元。如果实战没有过多动态穿着不适感或者安全性硬伤,个人认为这款鞋应该会成为先驱7至今为止最能打的一款鞋,也是先驱7能在当下众多国产球鞋内卷中分一杯羹的鞋款,你们认为呢?
OK,本期开箱抢先看到这就结束了,喜欢的朋友辛苦一键三连支持下,我们下期再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