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福山大雄宝殿的一角
中国汉传佛教的寺庙建筑布局主要分为三种,单体布局(如九华山百岁宫)、组群布局和园林布局。其中组群布局最为普遍。
在汉传佛寺组群布局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初为廊院式,即佛殿或者佛塔为中心,四周以廊房围绕。其中以南北朝、隋朝、唐代等为主,比如太原崇善寺。到了宋代,佛寺开始采用纵轴式布局为主,即各主要殿堂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各殿堂前方左右为配殿,形成三合或四合布局。正殿取代了佛塔在寺院建筑中的核心地位,塔大都建于后院或正殿两侧。
由于大雄宝殿是寺院的正殿,习惯上,一所寺院只会有一个大雄宝殿。因此,有时寺院另建新的主殿后,会把原来的主殿易名。比如说香港芙蓉山东林念佛堂另建一所新的主殿后,就把原来的主殿易名为“极乐宝殿”,只称新殿为“大雄宝殿”。而妙法寺新建的大殿则称“万佛宝殿”,避免在称呼上跟原有的“大雄宝殿”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