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微信

扫一扫,
或在微信中搜索
"bet365体育备用网址"
微博

扫一扫,
或点击直接进入
"bet365体育备用网址"
官方微博
QQ群

扫一扫,
或点击加入
"bet365体育备用网址qq群"
官方qq群

姚海燕诗歌中的女性意识解读 

2017-12-30 17:20 来源:bet365体育备用网址 作者:李磊 点击:
0
A- A+

看那午夜的海棠花自由开放
——姚海燕诗歌中的女性意识解读 
  
  作者:李磊
  

  我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题目,是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越来越缺少诗意了。这是一个物质的时代,我们活得悠闲也忧郁、真情也虚伪、现实也梦想,高兴时会去买一束鲜花芬芳一阵子;平淡时就喝一杯清茶沉思片刻;痛苦时就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哭上一会儿,我们就这样摇晃在麻木和清醒之中,迷失在庸俗和满足之中,一地鸡毛。而那些少年的激情,青春的爱恋、灵魂的自由和独立的思考似乎也离我们渐渐远去。然而,这个时代总有这样一群人,特别是一些诗人,他们手捧黄沙,就能凝望大漠孤烟;他们面朝大海,就能看见春暖花开;他们采菊东篱下,悠然到南山;他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在他们奔放而自由的写作中,我却发现,除了崇高的理想以外,还有个性的释放、灵魂的觉醒和人性的重构。他们不再被物化的世俗所诱惑,不再被虚伪的爱情所束缚,他们的诗歌有内心的自省、多彩的色调、透明的质感和生命的律动,并且以独立的姿势把我们引入一个自由的诗的世界。毫无疑问,姚海燕---这个来自湖北罗田的自由精灵和感性诗人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这首她早期的《秋海棠》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个邻家小妹,羞怯又多情,如一朵“无声无息”的“门前的花”,抬眼望去,“篱笆上爬满影子”,听那“笛声从远处传来”,她用“歌声铺成了铁轨”,但当他“挥挥手”,“只带走云彩”的时候,这个令人生怜的姑娘就只有低低地抱怨“海棠都谢了,你还没回家”。在这里,姚海燕是以一个弱女子的口吻,用细腻的笔调写出了等待和自怜、痛苦和无奈、依恋和慌乱,层层递进,婉转而温柔,把一个邻家小妹在同恋人分别时的复杂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姚海燕用“云彩”、“站台”、“列车”和“音符”象征距离,用“海棠”、“篱笆”、“院子”和“家”暗示等待,用“笛声”、“藤蔓”、“花期”和“铁轨”诉说思念。这样,远的距离、近的等待和相互的思念就把爱情具象化了。虽然,这种爱情带有一点悲凉的色彩,但作为大别山良善的女儿,等待和离别本身就是一种命运。看那海棠花静静开放,而女儿的依恋情怀却时刻折磨着这颗等待之心,她外表的平静其实在心中泛起了痛苦的涟漪,那么,花期已过,他会回来吗?从诗意的角度看,这是一首动人心弦的诗,她的情感律动在海棠的开放中,长长的铁轨上,藤蔓的弯曲里,但从构思和表现的角度,我认为:姚海燕并没有摆脱传统的思路,并没有意识到自我的觉醒,女人要求被爱,却是那样的无助,渴望得到别人的给予。其实这是符合人性和写作传统的。因为,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女性是由男人来书写的,即使是女诗人也无法摆脱以男人的眼光来描写女人。女人的身体是男人的鲜花,即使是小女子随身佩戴的小饰物,也只是男人眼中的一道风景。
  
  瓦西列夫在《情爱论》中说:最出类拔萃的女性从来也没有产生过伟大的和独具风格的作品。因为女性被男性话语权所遮蔽,身心被奴役,意识被泯没,即使有女性发出了的声音也是“男声的重复”。所以,姚海燕早期的写作,其实也是承继了女人被书写的娱乐文化现象和男人在男权社会中的话语权。像这首《雨夜》也同样如此。一场雨给等待的她带来了“眼泪”、“茫然”、“焦虑”、“孤独的翅膀”和“浸泡的城市”,虽然《雨夜》表现的有一丝自省的意识,但“茫然”寻找别人还是占据着她主要的思绪,是她诗歌表达的主要目的。然而,喜欢折腾的姚海燕真的就这样一直“等待”和“寻找”下去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她另几首诗歌中,她用孤独代替了寻找,用自觉代替了依恋。这是从“被书写”到“自由书写自己”的一个中间阶段。从这些动人的诗歌中,我看到了她摆脱了依恋,进入了自我的孤独和寻找的自觉,走出了成为一个自由诗人的第一步。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沃尔夫在她的巨著《一间自己的屋子》里这样写道:一个女人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为自己构筑一个情感和灵魂的空间。也就是说,女人的独立,首先要有一间自己独立的居所,从而能安歇自己的情感和灵魂。而姚海燕的独立的居所就是那在水上随意飘零,而没有目的地的“春日的孤舟”。在这首诗里,海燕吸取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蕴,其目的是要摆脱人世间的喧嚣和诱惑,面对茫茫的夜和茫茫的水,驱散心中那些痛苦的杂质,求得精神的安宁,在孤寂苍凉之中找回失落的自己。所以,她“双桨安静如夜,遮掩这个春日”,不再“信守谁的搁浅”而“落入深不可测的湖底”,任凭“孤独的水面”“流走了年华”。在这首诗里,虽然她还是“消瘦的黄花”,但却不再等待某人的到来了,从而在大自然中获得了精神的独立。这首诗选取“孤舟”作为意象,其实就是她灵魂深处的象征,她要在孤独中找回自己,她要在大自然中建造一所屋子,因为,只有那里才是她精神的归宿地。
  
  而最能体现她孤独自守情怀的是这首《远方的路还有多长》。在这首非常洒脱的诗歌里,她一反自我疗伤的过去,用忧郁也轻松的调子唱到:“一辆车/一个人/一抹夕阳/驾驶我的诗和远方”。她用“晨曦和夕阳都是我的骨架”,“沿途的风景都是我心灵的祭品”,“车轮一路哭泣一路歌唱”来表达她已经与过去告别;她用“我要问问天边的暮色,远方的路还有多长”来告诉人们她有了自我的方向。这首诗声调悠扬,线条清晰,含蓄优美,诗歌首尾句都显得轻松洒脱又深沉空阔,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精灵般的姚性女子一路驶过“世间”、“风景”、“祭品”、“领地”“草木”和“暮色”,最后到达了那座房子,从而也到达了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解脱。
  
  其实,张扬女性意识,呼唤女性自觉,在上世纪90年代的诗歌创作中已经成为弥漫于歌唱空间的主题。像许多女诗人一样,姚海燕诗歌里所体现的孤独和婉约正是向“唯我”和“自我”的抒情空间迈进,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女性自觉和自醒时代的来临。但我认为,这些诗歌也仅仅是一些诗人在语言上所作的表面努力,并没有真正地进入诗歌的内核,还是属于女性化的“情感写作”。然而,既然这个从罗田山水间走来的漂亮女子,已经迈过了自闭的门槛,抵达了精神的“荒原”地带,在孤独中已经有意识地寻找到自己的“那间屋子”,那么,姚海燕在固守了自我之后,必然会从“那间屋子”里走出,从而宣布对男性话语权的背叛,自我掌握一代自由女子的自由命运,达到理性和心灵的完全解脱。
  
  我认识的海燕是在二十多年前的黄州。她漂亮而动人,精致的面庞,一头秀发仿佛东坡赤壁的垂柳自由飘动,尤其是一口罗田的普通话婉转而急促,用卞之琳的诗来说就是“站在桥头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的那种好多男人心里的梦中情人。当时听说她来自罗田,由于某种原因,对罗田来的美丽女子就不免多看两眼,但并没有认真解读她的诗和她的内心世界,当然那也不是我该干的工作。当时听说她正与某位帅哥眉来眼去,又跟另一个帅哥暗送秋波,后又听说她调到了武汉,又从武汉来到了首都北京。这一路走来,一定经历了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在社会和爱情的双重折磨下,她该要度过多少心理的难关。当然也促使她对命运做出选择,她要冲破重重障碍,从而抵达生活和精神的彼岸。一般说来,一个好动的、情感丰富的女人一定是个有故事的女人。所以,我在北京又一次见到了她,依然是那样光彩照人,热情又大方,普通话还是那股亲切的罗田味道。虽然之前不那么了解她,但是我从她的诗歌中重新认识了这个有故事的、花花绿绿的、自由独立的姚海燕。而她的这些珍贵的经历也成为了她诗歌的养分,使她从一个自恋的女子变成了一个独立的诗人。
  
  法国著名作家埃莱娜?西苏在她的伟大著作《美杜莎的笑声》中,高扬起妇女身体写作的旗帜,她认为:妇女必须通过自己的身体来写作,只有这样才能创造自己的领域,几乎一切关于女性的东西还有待于妇女来写。长期以来,妇女被男权文化所遮蔽了,女性失语并被排除在政治之外。因此,我认为,女性诗人要想在话语权上得到解放,首先应该关注心灵的自我解放和精神的自我完善,从自闭的恋爱到孤独地自守,再到个性的释放和灵魂的觉醒,最终到达生命的平等和人性的重构。而在海燕的诗歌中,由于她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恋爱经验,她自觉和不自觉地表现了这种内心深度的解放和话语空前的自由。
  
  在这首《忏悔》中,我们终于看到一个纯粹和净化的姚海燕。她“在袅袅烟雾中辨别自己”,“滴滴露水滑落在发间”,这时山泉也清洗了她的身体,在穿过了“纵横交错的沟壑”之后,她在不知不觉中被“枫叶”染红了。对比她早期诗歌,人们发现,这位喜欢折腾,喜欢挑战的女子此时心中已经没有了欲望,只有澄明,她的全身都透着智慧之光,而那束静静开放的海棠花瞬间就变成了满山遍野的彤彤的红叶,而她的心灵也由寂寥与孤独变成了与世界的温情交往,从而达到真正的心灵自由和个性释放。在这首诗中,其简明而自由的语言也在视觉上和在触觉上与个人内心交相辉映,从而达到了自然与心灵的交响。
  
  著名诗人唐亚平在她的《我因为爱你而成为女人》中说道:女人的生命经验首先源于身体的认知、生殖等生理特征和变化感受,以及对身心的深刻影响,男性诗人永远也无法理解和体察,因此,女性诗人正是用自己的身体和眼光去发现事物,又通过这种发现进一步肯定自己与世界的联系。我认为,姚海燕的诗歌就是通过“理解和体察”自身而复杂的女性心理变化,从自恋到自由,从易逝的青春反思中找到了灵感,确认了自己的性别身份,也使自己的诗歌散发出生命和美的光辉。
  
  在这首诗中,诗人海燕“在高高山顶”宣布了一个自由女性的回归。她不再是那个顾影自怜的邻家小妹,也不是那个坐在“春日的孤舟”上肆意飘零的流浪女子,也不是那片在“圣水”中洗涤灵魂的红枫叶,她是“那块盘腿而坐的石头”,“即使姿势沧桑”,也要在“山顶”“刻下我义无反顾的心”。她终于变成一个真正的女人了。因为所有一切都归属于“我”,没有人能左右她的身体和心灵。她可以独立地“爱”,也可以肆意地“恨”,如果有人爱她,那你就一步一步爬上这“山顶”,在你们的攀援之间,这个精灵般脱离控制的女人就可以审视你,裁判你,从而挑选出她“心中的爱情”。
  
  所以,从海燕的大部分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诗歌大多为“爱”而写,因为“爱”在她眼里是最美的“诗意”。柔美的她有着“水做的骨头”,常常把爱视为“宗教”。因此,她在诗歌中选择最多的词汇就是“水”字。从某种意义上说,“水”是她的道路,带着她抵达了自由和自知。请看:
  
  河水静静地回头张望/你我的角度成怎样的比例
  曾经有声有色/流水不再如梦/许多旧事凝成结实冰骨
  再温柔的水/遭遇寒流的冷漠/都会化成伤心的水
  只为了等你浮出水面时/义不容辞地完美我的一生
  日子要醉着过/才能保证体内兴奋的水分/不会白白流失
  滴滴露水/滑落在我的发间
  不含水的母体/让胡杨无依无靠
  每一块绿洲都是水的儿子/戈壁滩一直渴望母爱/一直渴望水的滋润
  透过暮色苍茫的瞳孔/是望穿秋水的距离
  在你浮出水面时/我是唯一的风景
  
  在我随手摘录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姚海燕对“水”的钟情,还不包括“波浪”、“河流”等具有水的成分的意象。因此,诗人海燕的“水”在诗中具有一种独特而神秘的功能。有时滋润着睡莲、海棠、胡杨和蝶;有时流淌在秋日午夜的雨巷和文成公主远方的路上,有时涌动在赛里木湖、戈壁滩和冰河之中,有时又在塔尔寺和红螺寺的晨钟暮鼓中找到源头。总之,“水”正是象征着这位美丽妖艳的诗人她肆意自由的走向,无论是在远方的拉萨和天山之巅,还是在春日的孤舟和庭院的屋角,我们都可以听到这自由的水声。因此,“水”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自然意象,而是有了生命的内涵,它们仿佛来自浩渺的天际,显示出对人类的命运特别地恩宠与关顾;也仿佛来自生命隐秘的底层,让人们感受到它滋生、哺育和浇灌万物的伟大力量。正如荷尔德林所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他以一个诗人的直觉与敏锐,意识到工业文明将使人日渐异化,而为了避免被异化,因此他呼唤人们需要寻找回家之路。所以,我们也温情地看到,在诗人姚海燕眼里,那遥远的北方,沙漠闪闪发光,寺庙静穆安宁:而在南方的夏日,那空旷的田野,森林幽深,人优美地栖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所以,我认为:人,尤其是女人要想“诗意地栖居”,那这种诗意则源于对生活的理解与把握,尤其是内心的那一种安详与和谐,那一种对诗意生活的憧憬与追求。
  
  总之,姚海燕的诗歌,也许可以这样说,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美最动人心弦的诗歌之一。其诗歌的美丽与感性不仅在构思上具有刺激感官的效果,而且在语言上也有其高妙之处。在主题上,既有失恋的痛楚和呻吟,也有对内心的觉醒和自省,更有对爱情的思考和向往;而在语言表达上,既有结构的完整和周密,也有表达的转折与迂回,更有意象的精确和硬度。但如果能够在主题上进一步挖掘不同女性的心理,而不仅仅局限在个人的心理,如果能够把目光从女性心理、荒原意识和自主自觉中延伸到远方,而对整个人类生活和不同层次、不同身份的女性形象进行挖掘的话,也许诗人姚海燕会走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而使自己的个性创作变为整个社会共同的期盼。另外,在语言上也需减少过多的独白和诉说,减少过多的歌咏和吟唱,而把声音投射到大自然当中,使语言自然和大度,充满个性的张力,那么,海燕的诗歌既可以保持其女性独有的特色,也可以与现代诗歌的先锋精神和技巧产生联系,从而从一个独特的自发王国到达一个创造的自由王国,而那束美丽的午夜海棠也会更加自由地开放。就像英国女诗人苏珊?沃尔夫在她的《女性美学》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妇女独特的角度和阐释方式要求有一个文学题材,它能反映、捕捉和体现我们思想的特征;同时需要有一种松散、串连式的文体,而不是那种分类的从属和线性的文体来表现自己,从而使女性的话语系统和躯体写作达成内在的精神呼应和心灵的真正解放。
 
 
  作者简介:
 
  李磊,浠水人,教授、院长。曾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美国堪萨斯大学。全国农业院校语言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作协会员等。

  自1983年起,在《人民日报》、《诗刊》,《湖北日报》、《长江文艺》、《星星诗刊》和《China Daily》等3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诗歌和译作300余篇。出版过英汉对译诗集《风雪大别山》等2部。其作品曾入选《中国新诗年编》(1983)和诗刊社《1985年诗选》,《湖北新文学大系》诗歌卷等30多个选本。曾获《飞天》“大学生诗苑”诗歌奖,湖北“楚天杯”诗歌比赛一等奖等。
 
  2000年之后,主要从事诗歌翻译与诗歌评论。主持教育部人文资助金项目1项和广东省哲学与社会科学项目3项以及其它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4项。在《外国文学研究》、《外语教学》,《山东外语教学》等A&CI和CSSCI等核心期刊和发表相关文章40余篇。

 

作者:李 磊
来源:东坡文艺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MDE5MTM3OA==&mid=2652491203&idx=3&sn=0b93196c8d892c282b8e89f1d9f6d36b&chksm=8c8538bebbf2b1a8804d91bb3fb6d73fe75353b17a2d9ba05054d56bdef146a3be469518a077&mpshare=1&scene=1&srcid=1229G4eeRRf00NoI2bbbZ6NR&pass_ticket=aSCGkSHJ7HSDxDTb8lFOM%2FzdjvupnfgWQYLzYQ8qofeVI7F0ryPMDyEZmFiwm0v1#rd
 
新闻热线:010-85766585/010-85753668/18618415909 主编信箱 Email:18612791266@126.com
投稿邮箱[散文:zjwswsb@126.com  评论:zjwwxpl@126.com  小说:zjwwxxs@126.com  诗歌:zjwscgf@126.com]
bet365体育备用网址QQ群:20923142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青年汇佳园102号1031/1032室 邮编:100015
京公网安备11011354019783 京ICP备11032410号-5 bet365体育备用网址商标注册号:13753722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2-2016 bet365体育备用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