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是岁月打磨的诗
文 / 水凝碧
这是一个石的奇景,更是一个诗的境界。
虽是冬日,县工会文化宫里却暖意融融。一个敦厚朴实却又透着灵气的年轻人接待了我,而他便是县观赏石协会副主席,也是观赏石爱好者、收藏者石舰。据石舰介绍,观赏石协会的成立是怀来县文化艺术界的又一件喜事,而此次观赏石的精品展示,更是小城的一件喜事呢。
当我随着石舰的优美讲解,缓步进入展厅时,便听到清泉般流淌着的古琴曲《良宵引》旋律婉转,曲风恬静,引人入胜。幽幽的琴声里,柔和的灯光下,一方方奇美的石自成一首首绝美的诗。
移步换景,一方方石历经了岁月的打磨,被慧眼识真,于今,静卧在案几上,任谁惊叹,静默无言。天然观赏石是地球上天然的艺术品,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凝固的哲理,是无可复制的大自然臻品。
你看那方福建九龙壁,它也叫华安玉。颜色碧绿,山势曲折,每一道沟壑无不自成一景。收藏者取名叫《峰峦凝翠》,一个凝字将大自然的演化升华,便有了生命的灵动。石舰老师将它托于掌上,琴声灯影里,恍惚间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此石虽是一掌乾坤,却有气势万钧。
再看怀来本地石《春》和《秋》仿佛一对孪生,自然的纹理表现出沃野千里,阡陌纵横,天空云翔,远山如黛。更妙的是《秋》中一眉弯月悬于天空,自然的图画栩栩如生。那方牡丹石质地莹润,色泽如漆。上面一朵一朵的牡丹花开,雍容富贵。一方色泽艳丽的玛瑙石吸引了我的注意,它体若凝脂,自然的花纹若一只火红的凤凰涅槃重生。引颈向上,展翅冲天,让人内心自有一种力量升腾!一方树化玉令人惊叹,听石舰老师说,树形成化石需几万年,石化成玉需上亿年。它与我们有着怎样的缘,穿越亿万年端坐于我们面前?
展品中最引人瞩目的还是昆山石《云袖仙姿》,典型的雲头雨脚、雪白晶莹、体态飘逸。远观若一仙子翩然而至,近看嶙峋冰清、窍孔遍体、韵味十足,令人暗自惊叹,大自然有着怎样的神功才捧出这样精美绝伦的作品?正如那首《天授风姿》描写的那样:
抱朴守真映大千,空灵剔透出天然。
千雕百塑嵯峨立,似玉似珠笼碧烟。
在石舰老师的介绍下,我了解到:昆山石又称昆石,产于昆山市玉峰山,即马鞍山中。因与众不同,所以又称为巧石、玲珑石。经考证,昆山石石英原岩生成于距今5亿年前的寒武纪海相环境中,经多次地质作用,含二氧化硅热液侵入原岩裂隙、空洞充填结晶成昆石。
昆山石,是中国著名的观赏奇石之一。它的采制大致要经过选坯、曝晒、冲洗、剔泥、雕琢、浸泡等复杂工艺,方能完成,又因数量一直很少,故颇为名贵,与灵璧石、太湖石、英石一起并称“中国四大名石”。开采历史已逾千年,赏石历史亦久远,自古以来被视为艺术欣赏品。
历史上文人墨客多以石为至爱。中国古代四大名石都是符合“皱、瘦、漏、透”古典赏石标准,说明古人非常重视石形的欣赏,许多文人为此留有诗作。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为恢复国土而奋力疾呼,却最终没能看到“王师北定”。晚年时只能隐居乡间一隅,过着幽寂落寞的日子。这时候,他的老朋友“陈叟”送来了一盆菖蒲,来安慰这位政治失意的老者。菖蒲用昆山石栽种,陆游见了竟然心情舒畅,诗性大发,创作了脍炙人口的《菖蒲诗》。文采跳跃之际,“一拳突兀千金值”的名句,使昆石有了名人的“嘉奖”而身价倍增。
文学大师曹雪芹对宣石也特别喜爱,他在《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中就写到:“看到暖阁之中有个玉石条盆,里面攒三聚五载着一盆单瓣水仙,点着宣石……”沈复名著《浮生六记》里也提到了当年的宣石代表——宣州白石。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将仇池石视作"希代之宝"。
藏石要讲石缘。石舰老师告诉我,他几年前收藏那方《峰峦凝翠》时,网上一见倾心,因价格不菲,征询姑父意见,姑父是藏石大家。姑父说石头一般,不建议购买。他还是放不下,盯着电脑屏幕仔细品味了很久,越看越不舍。于是托当地一个战友去卖石的石农实体店看,拍了多张真实的细节照,开始新一轮的品味。认定此石值得收藏,下定决心准备请回,和卖家谈价格也是一波三折,最后卖家被他的真诚打动,说了句:此石与你有缘!现在他们私下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想那一方方石几经地质运动,历经世事的变迁,被掩埋被裹挟,被风蚀雨刷,它仍然坚定而沉稳,面对所发生的一切,不期许不逃避。经历了岁月的打磨,如今,它们静默地安坐在这里。在它的面前,我们的生命该是多么渺小而短暂,有什么资本狂妄自大,又有什么理由自怨自怜?唯有谦虚,唯有自持,唯有不畏风雨微笑前行!
石不能语自成诗。石如此,人亦如此。眼前这位90后小伙子石舰,大概是为石而生,不光姓石,父亲给他取了乳名叫石头。因姑父赏石藏石,从小耳濡目染,对石有着深厚的情感。15岁那年得到了自己的第一方英德石,并独自起名为《锁月》,得到认可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对石也独具慧眼。赏石藏石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涵养与素质,让他更加沉稳,做事更加严谨。
这一爱好,也使他认识了很多藏石界的前辈,这更加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阅历。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大提高了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从这些前辈身上,他学到了许多无形的东西,心中有了兴趣目标,每天过得都很充实。
因对石的痴迷,觅石,藏石,赏石,论石,为之沉醉。在此过程中也逐渐喜欢上了古典文学,被吸纳为红学会的会员。古琴也日臻成熟,那首《良宵引》便是由他亲自弹奏。对石的了解和欣赏中,他更形成了谦虚好学的品行。
人有人品,石有石德,人与石结缘必是有着某种契合。我想这位视石如知己的年轻人会如石一样,在岁月的打磨中,更加谦逊、沉稳、儒雅、讲究德行。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提升,必将雕琢出自己如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