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责任不会泯灭
——《2008中国年度微型小说》序言
冰 峰
2008年,中国发生了许多事情,雪灾、地震……这些事情无不让人感到震撼。那么,这些事情的发生,又在文学界引发了什么呢?
改革开放30年,一切都在改变,文学在经济潮流的冲击下迅速滑落,影、视、歌、体育等各路明星让作家的身价一落千丈,作家受到的社会娇宠和热捧没有了,被人遗忘的生活开始让作家的生活变得平静、简单、寂寞、窘迫。有些作家开始通过依附权力和财富寻求改善生活状态的出路,有偿文学作品也开始为权利和财富服务,对此,人们似乎无能为力,只能看着文学的力量日渐式微。
但是,此次雪灾、地震,似乎震醒了昏昏欲睡的文学,作家内心深处对于时代的感知,对于人的尊重被唤醒,作家开始重新担负起了自己的责任。他们迅速奔赴灾区,开始以笔为尺丈量中华民族在苦难中的精神高度,记录民族的疼痛、坚强和伟大。中国作协也派出多批作家奔赴灾区一线采访创作,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当年土尔其发生大地震后,帕慕克第二天就到了地震的中心,而我告诉他,汶川地震后,我们中国的作家也在第一时间到达地震灾区。这场灾难,把我们共同的良知唤起了。”
几乎所有的作家都在行动中,所有的报刊都在推出相关的版面和栏目……
许多震撼灵魂的文学作品在报刊发表,人们开始关注和思考文学的社会价值、社会功能与社会意义。
在这场战斗中,小说与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相比,似乎缺少了一些锋芒,然而,正是这样一些缺少,小说才显现出了自身的特点,才让人感受到了一种长久的伤痛和思考。因为,小说击打的是人的灵魂,留下的是“内伤”,是让人咀嚼之后才有知觉的一种滋味。
抗震小说《废墟下的课堂》就是这样一篇让人读后慢慢开始滴血的作品。课文中的故事与现实是交织的,是一种力量对另一种力量的推动,是一种情感对另一种情感的抚慰。而在故事与作品之外,读者的情感深陷其中,40个小时的煎熬,承诺、亲情、责任……与生命挑战着、抗争着。终于,佩着“绵阳消防”标记的救援人员扒开了压住他们的墙壁——阿曼达,他来了!
这就是小说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一个民族的灾难结束了,团结、友爱、责任、坚强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在灾难中建立起来——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支撑力的民族。
当然,生活是丰富的,四川虽然发生了重大的灾难,但更多的人民还是生活在安逸中的,他们的一颦一蹙,展示着生活的细节和社会状况。肖复兴先生是我的同事,也是我的老师,他没有退休之前办公室就在我的办公室对面。他是散文大家,为人谦和,平易近人。他的微型小说《超重》,选材、结构虽然简约,只是一幕场景,几句平淡的日常对话,但装载与映射的社会含义却十分沉重。宠爱、娇惯或许是体现爱心的方式,而超重的爱又是多么无奈——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读完这篇小说,一种难言的隐痛让我们的心颤抖。
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后,独生子女便成为中国家庭的普遍存在方式,肖复兴先生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社会现象,通过独生子女出国留学“行李超重”这一细节,淋漓尽致地揭示了“超重的爱”带来的社会教育问题。作品人物形象鲜明,视角独特,体现了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感。
作家的责任是什么?作家的责任就是要用作品来说话,要多层面、全方位地反映社会状况,记录生活细节,临摹时代特征,把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呈现给读者,让读者去品位、咀嚼,以驱动读者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斗志,唤醒读者的激情……正如作家罗兰所言,作家与人民共处于人类的环境之中,艺术家应该是时代的精神上的先驱者,人类的眼睛、耳朵和双手,艺术家与广大群众结合才有伟大的力量。他认为作家肩负着历史的伟大使命,应以伟大的艺术来恢复人类的勇气,唤醒人类的沉睡,激发他们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的热情。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诺贝尔文学奖领奖致辞中谈到作家的社会责任时说过一段著名的话:“作家的天职在于使人的心灵变得高尚,使他的勇气、荣誉感、希望、自尊心、同情心、怜悯心和自我牺牲精神复活起来。作家不应该单纯地撰写人的生命的编年史,他的作品应该成为支持人、帮助他巍然挺立并取得胜利的基石和支柱。”
大师的话高屋建瓴,气势恢宏,从提升人类心灵,健全人类精神的角度提出了作家的责任,提出了文学在人类生活中所应担负的使命。为此,我们在编辑本书时,即考虑了作品的丰富性,让不同风格、不同选材的作品呈现出来;同时,也考虑了作者的多层面、多结构,让名不见经传的“小作者”也有露面的机会。我相信,这些满载着生活信息、社会责任的作品一定会熠熠生辉,照耀人类。
《2008中国年度微型小说》一书已由漓江出版社出版发行